为何刘备虽得卧龙凤雏相助,仍未能一统三国?庞统临死前言之凿凿。

更新时间:2024-01-15 18:48:01 作者:快手百科大全

刘备虽得卧龙凤雏相助,然而却未能一统三国,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。庞统在临死前言之凿凿,他认为刘备尽管有智谋和人才的支持,却缺乏足够的决断力和勇气。或许,刘备在面临困境时过于优柔寡断,过于追求完美的战略布局,未能快速抓住机会,从而失去了一统天下的良机。

三国演义中,水镜先生有一句名言,叫作“卧龙凤雏,得一人便可安天下”,意思是说只要得到了卧龙凤雏中的任何一人,便可以取得天下。然而刘备不仅得到了卧龙诸葛亮的相助,还得到了凤雏庞统的相助,结果却仍然未能一统天下,这是怎么回事呢?

卧龙凤雏,得一人便可安天下

刘备前半生,虽然有猛将关羽张飞的相助,但仍然被打得四处乱窜,以至于他四十多岁了,仍然身无功名,寄人篱下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刘备遇到了水镜先生,并从水镜先生处找到了自己混得这么惨的原因,这便是缺乏顶级谋士的相助!

既然找到了自己混不好的原因,刘备便开始寻找破解之法,他向水镜先生询问,哪些人可以被评为顶级谋士,能够帮助自己安定天下?最终得到的答案便是:卧龙凤雏,得一人足可安天下!

卧龙指的是诸葛亮,凤雏指的是庞统,那么他俩真的有这么厉害吗?真的能够搅动天下风云,帮助刘备安定天下吗?答案是肯定的!

诸葛亮的才能,毋庸置疑!三国演义后半段的故事,基本都是靠诸葛亮给撑起来的。

早在刘备三顾茅庐时期,诸葛亮就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战略,而且刘备按照诸葛亮的战略步骤走下去,确实也成就了霸业,差一点便问鼎中原。之后诸葛亮出山,多次帮助刘备大败曹军。刘备去世后,诸葛亮更是力挽狂澜,成功的将摇摇欲坠的蜀汉拉回正轨,更是通过数次北伐,为蜀汉延命数十年!可以说,没有诸葛亮,蜀汉完全有可能提前数十年灭亡!

由于庞统死得太早,所以他的战绩流传下来的并不多,但是仅从庞统有限的战绩来看,他的才能足以比肩诸葛亮!

赤壁之战时,周瑜准备用火攻之计打败曹操,但要想火攻,必须让曹操将大船铁索相连,而实施铁索连环计的人,便是庞统!事实上,如果简单的看连环计,我们并不能发现庞统有多厉害,只有深入分析,才会发现庞统的恐怖!

可以说,连环计就是一个阳谋,一个让曹操不得不采用的阳谋!当时的曹军,虽然兵力强大,但他们大多是北方人,不熟悉水战,很多人甚至一到船上就被摇晃得呕吐不止,战斗力大打折扣。为了拿下江东,曹操必须解决曹军不耐水战的特点,然而一时半会怎么可能让北方士兵适应南方水战呢?所以说铁索连环计势在必行!

另外,虽然铁锁连环计和火攻计最终得以成功实施,但火攻的效果却不一定能够如大家预想的那样,因为当时的季节吹得都是西风北风,很少有东风南风。所以说,周瑜等人的计划虽妙,但却不一定能够取得大功,而对于庞统来说,无论周瑜成不成功,他都已经立于了不败之地!

假如周瑜计划成功,大败了曹军,那么庞统就是江东的功臣,应该大受奖赏。而假如周瑜计划不成功,曹操获胜了,那么作为连环计的进献者,庞统也是大大的功臣。也就是说,不论结局如何,庞统都是最大的赢家!从这里便可以看出,庞统是多么的聪明!

总的来说,诸葛亮和庞统确实都是顶级谋士,“卧龙凤雏,得一人可安天下”这话确实并非虚言!那么问题来了,既然卧龙凤雏,得一人可安天下,为何刘备得到了卧龙凤雏两个人的相助,却仍然未能一统天下呢?

庞统的临终遗言

事实上,如果庞统和诸葛亮都一直活着辅助刘备,那么刘备必定是可以一统天下的!试想一下,倘若庞统跟随刘备入主益州,诸葛亮跟随关羽坐镇荆州,荆州怎么可能会丢?有诸葛亮压制着关羽,关羽岂敢放纵?其他同僚怎么会背叛关羽?东吴怎么敢翻脸偷袭荆州?

而只要荆州不丢,等到刘备拿下了汉中,到时候刘备带着庞统从汉中北伐,关羽从荆州北伐,诸葛亮留守荆州,蜀汉问鼎中原,又岂是一场幻想?这完全就是隆中对的实现嘛!

所以说,只要庞统和诸葛亮都活着,那么刘备大概率是可以击败曹操,一统天下的!遗憾的是庞统过早的离世了,以至于诸葛亮不得不离开荆州,前去坐镇益州。而即便如此,其实刘备仍然有逐鹿天下的机会!

当曹操和孙权联合图谋荆州时,但凡刘备不那么自大,不主动让关羽出兵樊城,而是派人去游说孙权,其实孙权就不会和曹操站在一边,就不会偷袭荆州,这样的话,荆州和益州都将在刘备手中。等到第二年曹操去世时,刘备再联合孙权北伐,完全有可能击败曹魏!

另外,当关羽战败身死后,只要刘备听从诸葛亮的建议,暂时不要讨伐东吴,而是养精蓄锐,等待机会,那么就不会有夷陵之败,蜀汉最精锐的军队,最精华的人才,就不会损失殆尽。这样的话,诸葛亮后续北伐就不会极度缺乏人才,以至于他不得不启用马谡这种人!

可以说,但凡刘备不意气用事,而是听从谋士的建议,那么蜀汉就有极大的机会逐鹿天下,入主中原!而这,也恰恰是刘备无法一统三国的最大原因!

事实上,早在庞统去世前,他就通过自己的临终遗言表达了类似的观点!

赤壁之战后,庞统先是投靠的孙权,结果孙权嫌弃他长得丑,不愿意重用,于是他投靠了刘备。刘备一听凤雏来投靠自己,自然是非常欣喜,经常拉着庞统讨论战略。见刘备如此器重自己,庞统直接向刘备建议,西取益州!

对于庞统的建议,刘备其实是认可的,因为单靠荆州,根本不足以成事!然而刘备一直在等待机会,直到张松相投,他才真正的开始实施夺取益州的战略。

当时庞统建议,应该采用擒贼先擒王的战术,率先拿下益州之主刘璋,使得益州群龙无首,这样的话刘备攻取益州便能够轻松不少!事实上,这就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斩首行动,只要摧毁了敌方的指挥中枢,便可以轻松击败敌方。

不得不说,庞统的谋略确实远超常人,然而刘备却并未听从庞统的建议!即便刘璋主动送上门来,庞统都安排好了,让魏延刺杀刘璋,刘备仍然不予支持,最终错失良机!

刘备的假仁义,使得众人的努力白白浪费,更使得攻取益州的计划迟迟未能成功,于是刘备慌了,又一次找到庞统商量,如何才能拿下益州?

见刘备终于不再被仁义的名声所束缚,庞统开心极了,他直接向刘备提出了三个建议!

第一个建议还是秉承擒贼先擒王的战术思想,让刘备挑选精兵,走小路杀入成都,找机会斩杀刘璋。

第二个建议则是先出其不意的斩杀刘璋派来的将领,兼并他们的部众,稳扎稳打的进攻成都。这个建议看似稳妥,但风险也很大,因为这相当于打草惊蛇,敌方指挥中枢仍在,可以调集大量兵马来进攻刘备,刘备不得不和刘璋硬拼,这会损失大量的士兵。

第三个建议则是刘备直接率军打道回府,在荆州积蓄实力,等到实力充足后再重新进攻益州。

从庞统的三个建议来看,第一个建议其实是最好的,但是刘备却选择了第二个建议。而且在实施第二个建议的时候,刘备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,就连庞统都被他给坑死了!

当时刘备和庞统率军进攻雒城,为了提升破城效率,两人准备一人率军走大路硬刚,一人率军走小路偷袭。按照常理来说,庞统乃一介文士,不擅骑马,不应该走山路,而刘备自黄巾起兵,久经沙场,他的骑术比庞统好多了,他应该走山路的,但最终的方案却是刘备率军走大路,庞统率军走小路,令人大跌眼镜!

更令人惊讶的是,刘备竟然把自己有“妨主”功能的白色的卢马给了庞统,害得庞德成为战场上最显眼的目标,成为众矢之的,最终惨被射杀!而庞统在临死之前,也终于想通了一切,留下了这么一句遗言:今日吾死,此乃天命也!

细品庞统的这句话,其实就是在暗示刘备无法一统天下!在此之前,庞统曾两次向刘备献计,让刘备“擒贼先擒王”,快速打掉益州的指挥中枢,这样便可轻易的拿下益州,但刘备意气用事,一直不听自己的良言,最终酿成大祸,导致自己中伏被杀。这都是天意啊,刘备不听谋士建议的特点,一时半会怕是改不了了,倘若如此,他又怎么可能一统天下呢?

而且庞统身死后,诸葛亮必定离开荆州,前来助阵,到时候关羽怎么可能守住荆州?所以说,庞统看透了,认为刘备太过意气用事,没办法成就大业,没办一统天下,这都是命啊!的卢妨主,虽没有害死刘备,但害死了庞统,这就是天命,是天命不让刘备一统天下!

结语

刘备得卧龙凤雏相助,为何仍不能一统三国?你看庞统临死前说了啥!庞统临死前说自己的死是天命,其实暗指了一切都是命中注定,刘备有卧龙凤雏相助,本来是完全可以统一三国的,但他自己意气用事,不愿意听从谋士的建议,最终白白错失良机,无法一统天下,这都是命啊!而后续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建议,执意伐吴,使得蜀汉损兵折将,则再一次印证了庞统的观点,刘备确实不是一统天下之人!

(本文主要参考《三国演义》)

以上就是为何刘备虽得卧龙凤雏相助,仍未能一统三国?庞统临死前言之凿凿。的相关介绍,希望能对你有帮助,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,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,有很多为何刘备虽得卧龙凤雏相助,仍未能一统三国?庞统临死前言之凿凿。相关的拓展,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。

为您推荐

顺治帝为何只活了24岁?探索他的生活状况,能够活到24岁已经是不易之事

顺治帝(1638-1661年)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之子,也是清朝的开国皇帝。然而,他的统治期间却相当短暂,只活到24岁便英年早逝,这引发了许多对他生活状况的探索。顺治帝的短命并非

2024-01-14 16:12

为何顺治帝仅活到24岁?探讨他的生活状态和对此的奇迹解读

顺治帝,清朝的第二位皇帝,其短暂的寿命成为历史上的一大谜团。据史书记载,他在位仅活到24岁,这引发了人们对他生活状态和逝世原因的探讨。考虑到他年幼即位和后宫争斗的环境,

2024-01-14 16:11

鲁迅家如何衰败?只有了解鲁迅的人才能知道

鲁迅,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,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风范,他的著作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。然而,当我们深入了解鲁迅家的历史与现实时,会发现这个家族自从

2024-01-14 15:32

鲁迅家道败落,光绪将爷爷处以“斩监侯”,究竟为何?

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,他的家道的败落备受人们关注。光绪年间,他的爷爷被处以“斩监侯”的惩罚,这引发了许多疑问。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严厉的判决呢?在当时

2024-01-14 15:31

鲁迅出身富贵人家,为何家道中落?揭秘其爷爷科举舞弊事件

鲁迅,这位伟大的文学家、思想家,出生于一个富贵人家,然而,他的家道却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中落。要揭秘其爷爷科举舞弊事件,我们需要回溯到那个年代,当时科举制度是中国社

2024-01-14 15:30

晚清民国小故事(33)-鲁迅:从富贵人家到家道中落的原因

在鲁迅的小故事中,描绘了一个从富贵人家到家道中落的情景。故事的主人公原本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里,享受着显赫的地位和丰富的财富。然而,他的家道却迅速地走下坡路。最初,他

2024-01-14 15:29